TVT体育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12月4日,第九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暨第四届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端论坛在线举行。本次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TVT体育华南师范大学港澳教材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高校、科研院所、教材出版机构及中小学学科专家等近1000名学者以线上的方式参加了本届论坛。
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中民指出,本次论坛以港澳教育及教材语言为主题,对于全面加强教育教材语言建设、促进港澳青少年教育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部教材局一级巡视员申继亮表示,教材工作需落实转轨、转化、转型,逐步深化国家审定制,重视学生的学习逻辑,TVT体育推进教材形态由纸质平面向立体化、多元化发展。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舒刚波在致辞中对港澳教材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要关注爱国主义教育在港澳教材中的融入;二是要发挥港澳教材与国际接轨的优势;三是通过研究推动港澳教材减少偏颇有害之处;四是重点深入研究语文、历史等学科的教材。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副主任杜晶晶表示,本次会议围绕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议题展开研讨,正是对今年教育领域语言文字应用领域研究热点和焦点的回应。
12月4日上午,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港澳青少年教育研究中心、港澳教材研究中心主任马早明教授主持了以“中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研究”为议题的第一场专题演讲。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国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指出,语文知识教学不能局限于语言知识,还要关注文学知识、文化知识、阅读知识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教育教材中心主任苏新春教授表示,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长期并立及纠葛,而“语文素养”观的提出正是“工具论”与“人文论”的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朱于国认为,当前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知识存在去系统化的倾向、实用思维盛行、片面强调知识的实践建构等的突出问题。中国逻辑学会逻辑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吴格明教授指出,语文课程知识是语文课程内容的主体,语文课程建设需要的是成体系的语文知识。杜晶晶表示,教育教材必须是优质语言资源,其作为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所具有的双重属性也要求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第一场专题演讲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指出,可以跳出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二元思维框架对语文教学进行省思。
第二场专题演讲主题为“新课程标准下教学语言与教材应用”,由苏新春主持。与谈人顾之川高度评价了各位讲者的发言,指出当前教材编写的共同价值追求为立德树人。
第三场专题演讲主题为“香港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施雨丹教授主持。与谈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陈霜叶教授从国家视角重新审视了香港课程与教材的教师/专业机制、出版商/市场机制、政府/行政机制。TVT体育
第四场专题演讲主题为“澳门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由施雨丹主持。与谈人陈霜叶表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进行合作创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
第五场专题演讲题为“台湾课程改革与教材应用”,由华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卓泽林教授主持。第五场专题演讲与谈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研究所所长张宝蓉教授指出,在台湾研究中应兼顾纵向和横向的视角,既需关注历时性的变化也需关注台湾和内地的比较研究。
12月4日下午举行了四场分论坛。论坛闭幕式由卓泽林主持,马早明对第九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研讨会暨第四届港澳青少年教育与发展高端论坛进行了总结。